11月14日,我们受业主之邀前往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地安徽泗县去现场了解环境并报栏杆方案,因是文化遗产地,故桥梁栏杆的元素也要与之相应衬托的。申遗的产物便是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先后开凿
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共四段。大运河全长越2500公里,共用约500万民工耗时6年全线贯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到涿郡。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可见当时漕运的繁忙,唐宋时期经济的繁荣。通济渠:又称汴水,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与淮河,贯通了西安到扬州,全长650公里。历经隋、唐、五代、宋,通航720年。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引河历荥阳入汴水;又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达于淮河”。穿过今安徽宿县、灵壁、泗县,以及江苏的泗洪县,至盱眙县注入淮水。其中在宿州市泗县境内保存的28.1公里古河道是通济渠的活遗址。特别是泗县县城以东5.8公里的河段,完整保留了隋唐运河的原始风貌,并于2012年6月18日被纳入2014年大运河申遗项目。
隋唐大运河泗县段流经示意图
据了解,泗县段28公里古河道是通济渠的活遗址,特别是泗城以东河段,完整保留了隋唐运河的原始风貌,民众自古滨水而居,沿县城向东绵延十多里,村庄连成一线,至今当地仍称“十里长庄”。此段芦苇青青,水面宽阔,植被茂密,村落古朴。当地的民间传说、乡村地名、出土文物均带有运河文化的印迹,泗县“虹乡八景”中的“隋堤烟柳”、“汴水晴波”均源于当年通济渠千里长堤。
因此我们要做的桥,其中一座便在此东关段,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的一个点,其对桥栏杆的景观要求也非常高,必须要与大运河的文化相关联,我们采用了即具有现代风格又不失民族风采的方案“蝶舞”,我们利用泰科石易造型的特质集设计师们的精髓构思,在浮雕板上充分呈现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背景元素。让即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地也留下我们泰孚的美丽一笔。
转载请注明 桥梁栏杆、泰孚 整理发布 http://www.tf99.com.cn